如何把 “眼前的苟且生活‘’,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
文 | 心理学博士后大白 2018-01-27

如何把 “眼前的苟且生活‘’,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 深度走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1517021199292030126.jpg



许巍演唱,高晓松作词的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去年3月一发布,就掀起热议。有人在徐徐有力的旋律中感动的泪水涟涟,也有人抨击这首歌是言之无物,玩弄情怀!当然,知乎上还有更加抖机灵式地回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身后看不见的苟且……”先抛开这些评价和争议,我就想和你探讨一种可能性:


有没有一种可能把“眼前的苟且生活”,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


要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从字面上摆逻辑,灌鸡汤,亲身经历的真实体验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想先从前不久我经历的一件事讲起。这件事实际上发生了六天,但接下来,你可以花5分钟看完。当这次经历中的一切体验沉淀下来,一个发现被自然而然地看见,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MBCT培训介绍


2017年4月12日,作为从事精神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我在上海参加了由牛津正念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加州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正念认知疗法(以下简称MBCT)师资培训 - 基础课程,这也是牛津大学正念中心在中国大陆首次举行这样规模的正念认知疗法师资培训。


在培训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两位主讲老师:MBCT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创始人马克·威廉姆斯教授以及牛津正念中心的现任主任威廉姆·凯肯教授,分别向我们问询了同一个问题:


“你究竟为了什么,来到这里,来参加这个培训?”


在一个经典的“老井和鹅卵石”的正念冥想中,邀请在座的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在去觉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我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心灵呈现给我的答案,在培训第一日和最后一日早已不同。


在第一日,我的答案是为了“掌握一门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新方法”而来。抑郁好治,复发难办。牛津大学的Mark Williams、多伦多大学Zindel Segal和剑桥大学的John Teasdale三位教授共同研究发展,期望能为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找到一种能预防抑郁复发的具有成本优势的疗愈方法。最终,他们受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医疗中心卡巴金博士的正念减压疗法(MBSR)中对于“正念”的理念和体验的感召,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中治疗重性抑郁的认知理论,从而发展出具有东方哲学底蕴与西方认知科学相融合的正念认知疗法(MBCT)。



MBCT对抑郁的疗效


目前,已发表的八项临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BCT是有效的。研究结果相当一致:曾历经3次以上抑郁复发的患者,尤其是在孩童时期有过创伤经历或被被虐待史的人,正念认知疗法可减少40%-50%的抑郁复发机会。并在追踪15个月的等效性试验中发现,MBCT组(复发率47%)比起服药组(复发率60%)对于预防抑郁的复发,有更好的效果。因此,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 (NICE )已建议将 MBCT用于历经3次以上抑郁复发的人身上(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2009 revised)。


从以上对MBCT的简述中,可以看出MBCT是一种安全、有效能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新型心理学疗法。同时又很适应于东方文化,自然很受中国精神健康专业人士的关注。而且,很难得是这次培训的主讲老师还是MBCT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威廉姆斯教授(Mark Williams)以及牛津正念中心的主任威廉姆·凯肯(Willem Kuyken)教授,这意味着这是一次在中国大陆就可以直接学习到最正宗、最严谨、最专业的MBCT课程的机会。



培训的内部教材,是按照牛津大学MBCT种子教师培训的英文教材,逐字逐句进行了中文翻译,同时保留了英文原版内容。培训的设置也依照牛津大学MBCT种子教师培训的架构,前三日是老师带领学员们集中地体验了完整的八周MBCT课程中的正念练习。后三日则是在讲解每一个练习背后的原理、功能、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后,邀请学员们分组,在小组内尝试作为MBCT老师带领同组同学进行练习。在每一个练习结束后,小组内的助教老师和被带领的同学会给带领者反馈体验,带领者也被邀请分享带领者的体验。整个培训都秉持着一种体验式学习的精神,即引导学员在体验的顿悟中学习新知。



MBCT培训现场回顾



助教老师邀请的都是华人里资深的正念导师,从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的各省市奔赴而来。助教团队阵容强大:有童慧琦、薛建新、吴艳茹、李燕蕙、马淑华、温宗堃、陈德中、释仁虚、刘星辰、郭峰、范青、王兰兰、吕汶璟、赵久波等各位老师。以上各位老师的名字,在正念相关领域都倍受尊重。并且,童慧琦、薛建新、吴艳茹三位老师还不辞辛苦,担任培训的现场口译,让学员们在学习时没有语言的障碍。


所以,从报名培训时看到招生简章中对于培训的介绍,以及在第一日的培训现场,见面如字,果真见到两位培训导师和各位助教老师,领到了牛津大学MBCT种子教师培训的中英文对照的内部教材,知晓了六日的培训设置后,留意到自己的内心对接下来的培训还是充满了期许和珍惜。



历史性的圆桌会议



然而,当培训真的开始,并不断深入,至最后一日上午,意外的惊喜突然袭来。正念先驱卡巴金老师从美国空降培训现场,陪伴并带领我们一起进行正念练习。同时,卡巴金、马克·威廉姆斯、威廉姆·凯肯、童慧琦、马淑华五位导师同台临在,从东西方的视角、时代发展的背景和个人的亲身经历中去对话、体验和感悟正念(Mindfulness),以及正念来到中国又会面临怎样的变化和挑战。亲临于圆桌论坛的现场,我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万分激动,甚至簇拥着圆桌不愿远离。大家都有点不太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MBSR的创始人卡巴金老师和MBCT的创始人马克老师,两位备受尊重的正念先驱,从事正念实践和研究的时间加起来,早已超过100岁了,就这样同时降临在中国的大地上,如此靠近而亲切地同台对话,面对面回答中国学员的问题。论坛的主持者童慧琦老师,也不禁现场感慨,这样的对话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是史无前例、百年难遇的,因此也被成为世纪正念圆桌对话。



我从中所领悟的“道”



圆桌论坛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我的内心深处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又真诚的感谢,我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中科院心理所的祝卓宏教授,能支持我在项目的百忙之中有机会来参加这个培训;也感谢主办方策划了如此高服务、高质量、高体验、高智慧的培训;更感谢自己在30岁时,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去亲耳聆听、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几位正念导师,悟出的正念背后的“道”。


这种“道”就像是伟大的东西遵循某种命运的安排,流淌进某个人的心田而自然孕育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委实令人折服,那种感觉既能滋养心灵,又能培育精神,更能触及生命的根本。这种“道”对心灵、精神、生命的感召从不是刻意要修正什么,说服什么或者要达成什么,实现什么。它让你的心全然地落在一个“存在”(Being)模式,只是存在,但恰恰是当心灵处于没有“努力”的存在状态之时,真正的创造力才会出现。这是属于你的创造力,是根植于你生命体验而自然涌现的泉水,独特、清澈而又源源不断,与通过对外界理论技术的模仿、整合而拼凑的创造完全不同。


这种道带给我的震撼和触动,让我觉得价格不菲的报名费,早就物有所值。以至于在培训最后一天,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你究竟为了什么,来到这里?”我内心第一时间冒出的那个答案,让我觉得来到这里的经历,对我来讲好像是生命中出现的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发出了一个声音:其实你可以把“眼下的苟且生活“ ,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对,我说的就是你,你可以。



北上广的苟且


这个声音让我想起荣格的话:学习理论时尽你所能,不过在与生命的奇迹碰触时,请忘了那些理论吧!作为一个北漂,我经历过,也目睹了身边很多人,在北上广的奋斗者们正在经历怎样的生活。早晨,闹表还没醒,你却已无法安睡。身体疲惫酸痛,头脑里却已开始车马喧嚣,今天要做的to do list闪过,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deadline逼近,刺眼醒目,老板的苛责,难搞的客户,市场的竞争。手机响了,不是闹表,而是红色预警的雾霾预报。记不得这是连续多久雾霾了,晨练从此变成了一个遥远模糊的回忆。你洗漱收拾,戴上廉价的口罩,开始“跋山涉水”地去上班。地铁里总有一会,人潮汹涌的像春运一样,然而路上堵车的焦虑,也并未比挤地铁的艰难,愉悦多少。全天高速紧张地工作,不是为了按时下班,只是为了可以在晚上12点前睡觉。为了一个项目呕心沥血,为了搞定一个客户焦头烂额,而更多时候,它们也并不是总能给你想要的回报。加班结束,感觉身体被掏空,才想起因为太忙,又一次忘了吃晚饭。你想吃点东西,然而看看飙升的房价,数数自己的存款,盘算下交房贷或房租的日子,瞬间又没了胃口。深夜,你无法入睡,你不知道生活的希望在哪里,迷茫的青年危机还没有找到答案,裁员的中年危机就已在身边残酷发生。你觉得自己活着就像是个赚钱的机器,但突然你又觉得自己连个机器都不如。如果真的只是机器,它只要赚钱就好了,不管赚多少,他不会有痛苦、压力、焦虑、恐惧和不安。他不会失眠,不会担心自己抑郁,更不会去幻想什么诗和远方……

这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北上广人们最常见的一天生活,用“苟且”形容,也并不为过。 于是,有很多人吟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逃离北上广,屡次成为上了头条的新闻标题。但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是个新闻标题,有多少人逃离北上广之后,又买了返程票回来。在这个快节奏、多竞争、高成本、压力无处不在的时代之下,我们正在被裹挟进入一个“苟且生活”的耗竭漏斗之中,身不由已,越陷越深。我们想要改变,但是找不到出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不谈论“诗和远方”后开始靠近抑郁;又有多少人因为“苟且生活”的耗竭漏斗正在坠入抑郁;但我知道,我的真实体验告诉我:如何把“眼下的苟且生活”,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可以试试正念的生活方式。


正念助你找到 “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对待这样一种生活意见,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本质上都是一种悲剧。你认可它,背后是一种“生活总是在别处”的无奈忧伤;你反对它,它让你愤怒并不只是因为眼前的苟且,更多是因为你在和苟且一次次抗争后的心力交瘁。眼前的苟且,会让你对生活失望。而被失望的生活打败,却是一个生命的绝望。无论你是认可,还是反对,归根结底,是出自一个原因,就是你对当下的生活是不满意的,只是不满意的程度每个人不同罢了。  


而正如卡巴金老师所言,这样一种对每一天都不满意的生活模式,并不是觉得不幸福,只是觉得不满意,佛陀称之为 “苦”。 正念,意味着在当下保持一种了了分明的,非评判的觉知。它通过一种去宗教化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练习方式,去培育这种觉知,并最终让每个人在觉知中习得了“如何从苦中解脱的生存之道”。


诗和远方其实并不是代表一个人要写出精彩绝伦的诗词或漂泊到从未去过的远处。它更多代表的是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你内心能感受到真正的“爱、喜悦、和平”。你之所以认为眼前的生活是苟且的,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爱、喜悦、和平”。也许,你认为在当下的处境,根本不可能有“爱、喜悦、和平”。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内部心境才会变化。其实,改变并不是只能从外部打破,也可以从内部孵化。很多时候,当我们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地改变,我们和外部的关系也就随之改变,外部对我们的影响也因此就变的不同了。


每日正念的练习,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培育真正的“爱、喜悦、和平”。正念练习,其实并不只是像看起来那样,要求你要像一座佛一样,坐在那里冥想。真正的冥想是生活本身,基于生活本身的正念练习都是在尝试培育属于你的一种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最终让你学会在任何困境下都能善待自己,都能体验到身心安住的存在之美。


最终,当你发展出一种正念的生活风格,你会发现工作生活虽然有不如意之处,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当下已经是足够好了。当你找寻到内心那个正念而有觉知的维度,安住在那里,你会发现曾经让你耗竭的大脑,开始给你智慧;曾经让你不安的心灵,开始给你平静;曾经让你不满意的自己,开始给你信任;曾经让你看不起的苟且生活里,也有诗和远方。


因为,真正的诗和远方,

其实不在别处,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你不能安住在心理上的远方,即使到达了物理上的远方,你会发现远方依然有苟且,你会再一次渴望远方的远方的远方。是的,就在你的心灵深处,在那颗不安、惶恐、充满迷惑的心灵深处,才有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属于你的远方。在抵达心灵远方,你生命全部的真实体验,才是属于你的人生之诗。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世路难行,心在(being),路就在。




作者:白晓宇 (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后,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博士)




相关文章
5个心理学实验,颠覆你对自我的认知
七种习惯,在生活中培养"正念"之心
分类浏览
最新文章
2024-01-02
每一次正念练习,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
2024-01-02
情绪管理|「转念」一想,其实还好
2023-11-29
动画短片《你不是你的想法》|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试试这样做
2023-11-10
串起念头的珍珠:觉察、发现与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