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交通高峰期,你可以保持完全冷静;如果看到邻居中大奖,你没有一丝嫉妒;
如果你能无条件地爱身边所有人;如果你身处何地都能感到自足、安然自乐。
那么你可能……不是人。
开个玩笑,不过我们确实容易坚持一些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然后以此评判自己。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场关于“正念与自我关怀”的TED演讲,演讲者是临床心理学家Shauna Shapiro博士。她用有趣又接地气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自己走上正念之旅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17岁时,我做了一个脊柱融合手术,一根金属棒插在我的脊柱上,我只能躺在病床上无法行走。在长达数月的康复期间,我试图弄清楚如何生活在这个身体里,毕竟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身体上的痛苦固然让人难熬,但更糟糕的是恐惧与寂寞,而我没有应对之策。于是我开始寻找可以提供帮助的的东西,最终,我去了泰国的一座修道院,这是我第一次禅修。
在修道院里,僧人们不太会说英语,而我不会说任何泰语。我知道正念意味着专注于当下,我受到的指示是感受呼吸进出我的鼻子。
于是我开始一呼一吸,我的思绪飘忽不定,我把它带回来,过了一会儿,它又徘徊了,沉溺于过去,或在未来中迷失。无论我多么努力,我就是无法活在当下。
这很令人沮丧,因为我以为冥想本应静坐如山,可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
这些数据显示了两件关键的事情。
其一,正念确实有效。它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功能,减轻压力,减少皮质醇,帮助我们睡得更好。
我们的第一项研究成果发布于1998年,当时还只有少数研究,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研究显示正念的有益效果。
其二,正念是善意的关注。几乎我们所有人,无论年龄、性别、背景如何,我们都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我不够好、我不行。
更糟糕的是,怀有这样错误的信念,使得我们充满羞耻感。
然而,羞耻是行不通的,因为当我们感到羞耻时,大脑中枢与成长和学习有关的区域会关闭。我们越是想避免这种情况,结果反而错过了那些最需要我们注意的部分。
僧人的话在我耳边回荡:正念不仅仅是注意力,还是善意的关注。这种善意不只是一个脚注或一些好的东西,而是正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常常被忽略。
善意给我们勇气,让我们看到那些自己不想看到的部分;善意用多巴胺沐浴我们,开启学习大脑中枢,为我们提供改变所需的资源。
有鉴于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发了正念模型,包括态度、意图和注意力,这三部分协同合作,帮助我们培养一种善意的关注,即使对于看似不可原谅的部分。
在退伍军人医院工作期间,我们对一群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男性使用了这个模型。这群人中只有一个人从未说过一句话,从未抬头。
两个月过去了,他似乎遥不可及。突然有一天,他举起了手,说:“我不想变得更好,我不配变得更好。”然后他低头看了看地板,并继续非常详细地告诉我们他所看到的以及他所做的。
我现在仍然记得他分享的内容多么恐怖,以及他的羞耻感如何充满整个房间。但我抬头看了看其他人是如何回应的,发现这里没有评判,他们脸上只有同情。
我邀请他抬起头来见证这种同情与善意。他慢慢地环顾房间,脸色开始缓和,他的眼中流露出希望。他可以与过去和解,无论他以前做了什么,他在当下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他可以改变。
对于所有人而言,转变都是可能的。它需要善意的关注,而非羞耻。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只管大量练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做法,这将继续帮助我们。
几年前,我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离婚。每天早上醒来,我都感到深深的羞耻。我的修行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一种明确的善意关注的做法——在每天早上醒来,对自己说:“我爱你。”
我心想这不可能,感觉太做作了。她看出我的犹豫,建议我换成:“早上好”。说这句话的时候,记得把手放到心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