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好”:你也有「冒名顶替综合征」吗?
文 | 睿心 2022-11-22


36f321785b66720d34ac920f52ddfed7.jpg

640-14.jpeg


朋友最近升职了,几个朋友一起聚餐庆祝却发现她情绪似乎并没有多么高涨。


问及原因,她才缓缓说道觉得自己心虚,身边的人比她优秀且有资历多了,她其实没有那么好,可能只是运气才在项目上做得比较出色;觉得自己名不副实,甚至害怕自己有一天被大家发现没那么好,因而很有负担。

 

因为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我们知道这不是在矫情,也不是“凡尔赛”,她可能真觉得自己没那么好。

 

但其实在我们眼中,她从上学时就很努力,很有能力,而现在升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640-15.jpeg


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个BBC 采访,在NASA工作了13年且做到了管理层的工程师莫琳·扎帕拉讲述自己长期以来在工作中的自我怀疑:

 

多年来,我觉得美国宇航局雇佣我,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女人。我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够格。我长时间地工作,试图证明自己。我不敢寻求帮助,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真有他们以为的那么聪明,我应该能自己搞定这一切。

 

这种无法将自己的成就“内化”,即不能从内心里接纳那些外界认可的成就,并且总是低估自身能力的现象,其实就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640-16.jpeg


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候:

 

取得佳绩,被重本录取,拿到令人羡慕的offer,工作晋升...生活中这些闪闪发光的瞬间,在外人看来本应春风得意,却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不仅没感到有多快乐,反而出现了一种“我当之有愧”的自我怀疑感;

 

哪怕只是得到了别人的一句夸赞,当下可能会很开心,但事后会心虚,觉得只是运气原因;

 

非常害怕失败;

 

在人际关系中,呈讨好型,生怕对方因为自己没那么完美而疏远自己;

 

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并不是真像看起来这么美好,是一个冒名顶替者,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也就没法从中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甚至在心底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三个字:“我不配。”

 

640-17.jpeg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表现,那或许你已经不小心陷入了“冒名顶替综合征”的陷阱。

 

 

640-18.jpeg

 

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又称“负担症候群”,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一个人认为自己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能干,会怀疑自己的成就,就好像自己是个骗子,并对自己被揭露为“骗子”有一种持久的内在恐惧。

 

简单地说,冒名顶替综合征就是在生活的某个领域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尽管你在那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般来说,有三种典型表现:


  • 认为他人对你的能力或技能有夸大的现象;


  • 害怕被人发现自己的欺骗行为;


  • 将取得的成功归结于外部原因,如运气或超乎寻常的努力。


640-19.jpeg

 

自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Suzanna ImesPauline Rose Clance正式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它就迅速在全世界取得了广泛共鸣。

 

美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在伦敦一次演讲中自曝患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爱因斯坦也把自己称为"无意的骗子",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值得获得如此多的关注。

 

据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群中有70%的人,至少会在自己生活的某个阶段,有过自己是冒名顶替者的体验。(Sakulku, 2011)

 

值得注意的是,假使你正在经历「冒名顶替综合征」,也不要太过害怕,这并不是一项病症,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能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只不过有些人出现的概率更高,有些人更低罢了。

 


640-20.jpeg

 

那么,「冒名顶替综合征」从何而来?

 

从个人性格特征等主观因素来看,「冒名顶替综合征」常发于高敏感人群、神经质人格以及有完美主义的人群中。

 

发表在《心理学前沿》上的一篇新论文指出了一些与冒名顶替综合征相关的关键人格特征,这项研究的作者Fabio Ibrahim说:“与冒名顶替综合征相关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是自尊、归因风格和神经质。”

 

根据作者的说法,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人往往自尊心较低,高度神经质,过度放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对失败的抗拒,或许曾经的一次失败经历就会否定过往所有的努力和成功。

 

他们还拥有一种适得其反的归因风格,他们对成功或者说对积极的事件无法做到向内归因,冒名而是习惯于将这些成功、这些好的结果归功于外界的因素,比如运气、机遇,比如任务比以往简单,而且对自己能力、外界因素也始终持有一种不稳定的潜在认知:觉得“成功这么一次已经很不可思议了,难以有下次了”。同时会将失败或负面反馈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他们缺乏智力或潜力。


640-21.jpeg


从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来看,「冒名顶替综合征」现象的出现也常常与其原生家庭以及社会影响有关。

 

 1.家庭原因 

 

「冒名顶替综合征」更常发于从小在一个比较压抑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人群中,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或多或少受到了父母诸如“成绩”“表现”等各方面的压力,或者在“你看看xxx,成绩多优秀,多懂事”诸如此类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攀比中成长,从而觉得高分是赢得父母爱的必要条件,或者只有表现完美才能让父母开心。

 

因此不断努力证明自己,但又因为从小浸润在被否定的环境中,于是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这只是运气。

 

又或者另一个极端,父母经常夸孩子“聪明”,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树立了一种绝对精英主义的观念——认为一个人要么聪明要么愚蠢,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中间地带。


640-22.jpeg


 2.社会原因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来自于社会带给我们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女柔男刚”、“治理方面,女不如男”、“领导者应该是男性”等标签早已深深贴在了她们身上。

 

假使她们在科研领域工作,就会由于固有的刻板印象,让她们在外表和声音上都不像这个领域的典型人物,没有这种内在的舒适感,而她们可能也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领域,仿佛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工作。

 

而开头NASA工程师所产生的自我怀疑“多年来,我觉得美国宇航局雇佣我,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女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640-23.jpeg


根据《多元文化咨询与发展杂志》报道,代表性不足的少数群体属于「冒名顶替综合征」高发人群。对这些群体的歧视让一些人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隔离开来,而那些人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怀有消极的、刻板的信念。

 

从本质上说,当你觉得自己和周围同龄人不一样时——无论是因为种族、性别、性取向还是其他特征——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很快就会被发现。

 


640-24.jpeg

 

像大多数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冒名顶替综合征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对于个人表现和能力的紧张感和高要求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它可以帮助你挑战自我,努力工作,增长知识和技能。

 

然而,当这种心理现象过于极端时,它会导致真正的痛苦和严重的后果。

 

这些后果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拖延症:由于他们害怕自己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高标准,所以可能会拖延,不断地推迟任务和工作进度,与DDL作斗争,这也会产生或助长焦虑。

 

准备过度:有高度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可能会准备过度,在一项任务上花费比必要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因此,影响了工作进度及精力,从而精疲力竭。

 

逃避责任:有高度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会采取逃避责任和挑战。会避免在一些场所发言或提问,因为他们害怕被发现是自己也有缺点。在任何职业或学术领域,这都会阻碍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Fabio Ibrahim说:“高度的自我怀疑不利于职业发展,这会导致正在经历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不愿意去面对挑战,也无法从中成长。有高度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倾向于给自己设定很高或很低两种极端目标。非常低的目标不会构成挑战,非常高的目标很少能够实现,因此失败可以归咎于外部。”


640-25.jpeg

 

640-26.jpeg


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呢?这里有一些方法或许会帮助你正视自己,重拾自信:


1. 要知道这种感觉是正常的


首先,你要知道,冒名顶替综合征比你想象得更常见。只是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这是自己的秘密。


然而,只要有人提起这件事,就会有数百人松一口气:“喔,原来不只是我。”


2. 罗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名人大多会有一本传记,记录着一生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一份列传,它还列出了他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不如试着做同样的事情,把你的成就记录下来并不时地阅读它,哪怕只是阅读完了一本书这样小小的成就。去时常翻阅翻阅你曾经获得的证书、奖状、毕业证,你不只是在这些证书、荣誉上看起来优秀,这就是真实的你,这些都是你获得的实际成就。


3.敞开心扉,分享你的感受


向你信任的朋友、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亲密的同事吐露你的感受。当非理性的信念被隐藏起来,不被谈论时,它们往往会恶化。


640-46.jpeg


4.关注别人


着帮助和你有相同情况的人,如果你看到某人看起来很尴尬或孤独,试着去温暖他,融入他,帮助他。


当你这样做时,你不仅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还会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

 

5.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


冒名顶替综合征觉得不能接受不完美的东西,但没有谁是完美的。如果一生必须要学会一个技能,那就是学会犯错误接受失败


640-47.jpeg


6.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没关系


在任何重大的人生经历之后,比如重返学校或获得升职,都会有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


与其躲起来,不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众业余爱好者”——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学习并获得专业知识的人。只要你对学习充满热情,没有人会揪着你的缺点或错误不放。

 

7.给自己留下余地,允许失败


作家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的每一部新作品都取名为“该死的初稿”。我们会告诉学骑自行车的孩子说:“这是你的新自行车。你至少要摔10次才能学好。”


万事开头难,在任何新的开始时,都要给自己留一些余地,允许自己把事情搞砸。


640-48.jpeg


 

640-49.jpeg


最好的优秀就是接纳自己的“优秀”。

 

记住你是无条件地值得的,你值得被肯定,值得被夸赞,也值得被爱。

 

生活其实很简单,是我们用自己的思想把它复杂化了。如果我们接纳自己,安然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干涉别人的生活,也不让别人的评论打扰我们的生活,就再幸福不过了。


Reference:

Loren Soeiro, Ph.D. ABPP. How to Cope With Impostor Syndrome. psychologytoday.com

Ibrahim,Fabio. How To Not Let Impostor Syndrome Get In The Way Of Your Greatness. Therapytips.org, 6 Oct. 2021.

 Aparna. Imposter Syndrome: Types, Symptoms & How to Deal With It. scoopify.org

Arlin Cuncic.  What Is Imposter Syndrome? verywellmind.com

 Mark Travers Ph.D.  How to Overcome Impostor Syndrome. psychologytoday.com

Ellen Hendriksen, Ph.D. Nine Ways to Fight Impostor Syndrome.psychologytoday.com



- THE END - 



相关文章
每一次正念练习,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
情绪管理|「转念」一想,其实还好
动画短片《你不是你的想法》|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试试这样做
串起念头的珍珠:觉察、发现与疗愈
分类浏览
最新文章
2024-01-02
每一次正念练习,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
2024-01-02
情绪管理|「转念」一想,其实还好
2023-11-29
动画短片《你不是你的想法》|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试试这样做
2023-11-10
串起念头的珍珠:觉察、发现与疗愈